這樣的態度,是生活逼出來的。曾經阿春姐也是小家碧玉,年紀輕輕20歲嫁到彰化芬園當家庭主婦,卻沒料到30歲那一年,丈夫突然事業觸礁又罹患重病,瞬間人生路一個大轉彎,5個嗷嗷待哺小孩與需洗腎丈夫的經濟重擔從此由她一肩扛。
一個年輕媽媽要照顧5個小孩與一個重症病患,根本不可能出門工作。「而且我那時什麼也不會,只有小時候幫祖父養過雞。」既然這樣,那就養雞吧。
奶雞樹下養土雞
隔年,阿春姐養了2千隻一樣熱銷,再隔年2萬隻同樣賣不夠,短短5、6年後,阿春姐就從一個充滿徬徨焦慮的年輕農婦媽媽,搖身一變成為擁有20萬隻土雞的大盤商,一時之間,「養在奶雞樹下的土雞」名號響到連當時彰化縣長都慕名來吃雞。
最值得一提是荔枝乾。荔枝跟龍眼一樣,採下後頂多兩三天就鮮味消逝,一定要儘快食用或加工處理。龍眼的作法是柴焙成龍眼乾,荔枝近年也開始學習,但因荔枝肉厚,處理起來更費工,也要耗時更久才能乾燥完全不腐壞。
古早雞的作法不是直接烘烤,而是阿春姐請教農改場等眾多專家後獨創作法,首先將荔枝一顆一顆分離,接著在攝氏100度熱水中浸泡3分鐘,再用冷水浸泡3分鐘,透過這過程增加其Q度口感,隨後連殼一起放入烘培機用攝氏50度到60度連烘5天5夜,烤成之後,原本產地1斤10元的荔枝身價可暴增10倍還賣到缺貨,且甜度集中、口感帶Q並可保存一整年,特別古早雞將其入菜做成「荔枝雞湯」,目前是農場裡的招牌菜。
彰化荔枝最當季
台灣荔枝約莫是300年前隨著清朝移民來到台灣,目前主要區分玉荷包、黑葉、糯米、桂味、港尾、掛綠等品種。
水果通常只要避開盛產季節,價格就能拉高。每年南部玉荷包最早上市,價格好,北部新竹的桂味最晚上市,價格也不差。彰化以黑葉跟糯米為主,每年上市期間正好是全省荔枝盛產重疊時,因此彰化荔枝一向價格不高,但只要上市,一定是最當季。
阿春姐的荔枝採果價格約在3斤100元,但採果之外,最不能錯過,是她的餐飲與荔枝乾,當奶雞碰上土雞,滋味讓人難忘。
鷺小白-水果小常識
荔枝大約300年前隨著清朝移民來到台灣,最早由福建閩南人引至屏東種植,隨後又有客家移民將其從廣東引到新竹,目前台灣荔枝主要分布在高屏、彰化與新竹等地,並有玉荷包、黑葉、糯米等多樣品種。
荔枝在民國6、70年代曾是極高昂水果,當時一名工人一天薪資只能買5斤荔枝,但以目前荔枝3斤100元、一個工人每日薪資2千元計算,變成工作一天就能買上60斤荔枝。
本草綱目記載荔枝有補脾益肝、生津止呃、消腫痛、鎮咳養心等功效,但荔枝也被發現含有抑制人體產生葡萄糖的次甘氨酸,且「荔枝氣味純陽,其性微熱。鮮者食多,即齦腫口痛也。」因此荔枝雖然香甜多汁,但仍應避免一次大量食用。
古早雞休閒農場相關資訊
(今年不開放採荔枝)
圖文提供: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