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農業易遊網 照片:鄭凱云提供

家長不必有壓力 只要去做必有收穫


「孩子去休閒農場玩耍的時候,跟大人的視角是很不一樣的。」鄭凱云說,大人因為社會化歷練豐富,所以會照著「該聚焦的部分聚焦」,例如拔蘿蔔就注意蘿蔔、採草莓就注意草莓。但根據她的觀察,孩子顯然不是如此,整個大自然都會成為孩子的教室,他們對世界的好奇心比大人想像的更多、更大也更廣。
接觸大自然的孩子 自然和他人不一樣
鄭凱云認為,只要孩子時常接觸大自然,便不會對這些生物這麼害怕,而帶領孩子更瞭解我們所生存的環境,則是父母的責任。

體驗農遊 讓親子生活趣味多更多
親子農遊樂 鄭凱云的5點建議
1. 父母做好基本功課
鄭凱云建議,父母在出遊前需要做一些基本的資訊蒐集,例如出遊當時的季節是什麼農作物的產季,才能在最正確的時令讓孩子有最豐富的體驗。至於自然知識或是深奧的學問倒是不見得需要,「大自然就是老師,有問題回家再找出答案也沒問題。」她說。
2. 讓孩子盡量探索
「在安全的範圍內,我會盡量讓孩子探索」,鄭凱云認為外出旅遊可以讓孩子接觸有別於家裡或百貨公司等水泥空間,她建議盡量讓孩子探索不同的環境,才能豐富孩子的視野。如果孩子對環境出現破壞性的行為,則務必要適時機會教育,「培養孩子尊重大自然的態度,和不妨礙他人的公德心,是很重要的。」
3. 讓孩子多多DIY體驗農作
帶孩子農業旅遊,最棒的附加價值就是DIY體驗活動,可以讓孩子擠牛奶、做布丁、做果醬,透過這些活動甚至可以讓孩子發現更多不一樣的事情,例如草莓居然也可以做成香腸?孩子們不只是看,自然會更有興趣。
4. 農遊結束後詢問孩子意見
旅遊結束之後,鄭凱云建議可以問問孩子的意見,「有些太小的孩子怕大型動物,例如牛、羊、馬,或是怕臭」,透過詢問孩子旅遊意見,可以幫助孩子回憶旅行圖中的點點滴滴,也挖掘孩子心裡的感受,父母可以慢慢地引導孩子講出內心的想法,這是親子之間互相溝通、培養信任很重要的一步。
5. 讓孩子培養感謝的心
「我會問孩子,今天的旅遊你最感激的三個人是誰?」鄭凱云說,自己會透過要孩子選出旅遊途中最感謝的三個人,來培養孩子的感恩心。孩子有時會感謝農場主人、有時會感謝媽媽開車帶他去玩、有時會感謝今天讓位的小哥哥。不管他感謝誰,都請他說出一個理由,家長則持正面而肯定的態度來讚美他的感謝,這種良性循環可以幫助孩子有顆更謙卑的心。
「說真的,帶孩子出遊當然有困難也有幸福之處。」鄭凱云說,小孩子容易暈車,或是在車上覺得無聊,幫孩子準備暈車藥或是打發時間的玩具都是很重要的,但親子一起同遊大自然,這樣的幸福卻是無價,點點滴滴都是永遠無法再複製一次的珍貴回憶。
鄭凱云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