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館設立目標是透過石滬的傳統漁撈組織,實現社區總體營造的理念:石滬為傳承百年以上的非正式漁撈組織,曾經是早期漁村社會組隻的重要基礎,具有強化地方血緣及地緣社群網絡的功能,如今因為石滬漁業的逐漸荒廢而日趨式微。所以以鼓勵各石滬原有的組織成員,參與石滬文化館的整修規劃與施作,重振石滬漁撈組織的功能,並進一步轉化為營造社區的動力。
館內目前展示內容分為靜態展示及多媒體影片播放方式,若有機會前往吉貝島遊玩,別忘了花一些時間參觀本館,讓旅行更為豐富及知性。

可以吹免費冷氣的地點,也對石滬有詳細的介紹。
來吉貝一定要了解石滬文化,再去吉貝東北角的石滬實地走看,文化館的影片拍攝得很好,內容很值得一看
石滬文化,古老流傳下的智慧,值得了解。
吉貝有著迷人又浪漫的沙灘海岸線 海上活動也值得你踏上這座迷人的島嶼
根據吉貝石滬文化館清查,吉貝附近的石滬共有103口之多,任何人都難以一窺全貌,因此吉貝石滬文化館決定選擇經典石滬之作,於此處闢設石滬教室,並以岸邊的「滬厝仔」作為解說點,以便遊客對石滬有較完整的認識(石滬組成可見雙心石滬景點)。其中有滬房的「汕仔北」雖然沒有「漁井」,卻位於教室區入口的岸邊,可及性高,適合閤家遊玩。稍遠的「瀨仔」是簡單型石滬(俗稱「籠仔圈」)最典型的代表,不但擁有「岸仔」、「滬牙」等附屬設施,還有一個用來捕捉鮸魚的「籠」。「白沙仔」則是造型獨特的有滬房石滬,滬房就在滬頭附近,又和瀨仔毗鄰,剛好可供兩相對照。 ※石滬為石頭堆砌成,走上石滬請務必小心步伐並注意潮汐安全問題。因位於海平面上,可拍攝日出與日落的雲彩、色溫倒影景色(東方為台灣本島但不會遮擋日出,吉貝本島地勢平緩無高層建物對夕陽的影響亦不大)。